平時備妥「緊急避難包」,以備不時之需!

準備「緊急避難包」的目的,是萬一在災害發生時(特別是地震),我們能夠立刻取得逃生所需的相關物品,迅速離開災害現場進行避難。

平時可依本文建議清單來準備並定期更新,以備不時之需;避難包內的物品原則上要能維持3天生命的基本需求,這樣萬一在道路橋梁通訊都中斷、人也受困災區、救援物資無法在第一時間送達的情形下,我們才有辦法先自助喔!

這份「緊急避難包」相當齊全,尤其針對地震、風災、緊急撤離等場景,涵蓋了警報、照明、保暖、防護等基本要素。

🪪 身份識別

項目 備註
現金 最好準備小面額($100 / $50)
證件影本 身分證+健保卡(可放防水袋)
護照影本 住在沿海或有潛在海外撤離需求
緊急聯絡卡 含聯絡人、血型、疾病史等
筆記本+原子筆 留言、記錄、傳訊

🍞 食物與保暖

項目 備註
高熱量口糧+能量棒 建議至少備 3 天份
換洗衣物與內衣褲 避難超過3天,衛生與保暖都是基本尊嚴
摺疊水壺 建議 1 公升以上容量
鋁箔保暖毯 保溫輕巧、可攤開遮雨防風

🧻 消耗品

項目 備註
乾電池 依照設備種類備用,定期汰換,避免漏液腐蝕設備
醫療口罩(一盒) 災後空汙常見
3M 防塵口罩(10入) 粉塵/瓦礫現場用
輕便雨衣、雨鞋 應對雨天與淹水
防水袋 保護電子產品、證件影本
衛生紙 解決如廁、清潔需求
銀離子濕巾 可兼具簡易清潔功能

🩹 醫療用品

項目 備註
急救包 繃帶、碘酒、棉片、止血帶、藥膏
慢性處方藥 特別是高血壓、糖尿病等(預備七天份)

🛡 通訊與求救

項目 備註
求生口哨 呼救求援用
警報器 聲響警示,女性或孩童用特別重要

🧰 工具與裝備

項目 備註
防風打火機 / 火柴 夜間生火、照明、保暖、求生用
救生繩+童軍繩(10M) 綁東西或緊急脫困用
防塵護目鏡 災區粉塵多,保護眼睛
3M 耐磨安全手套 防止搬運、逃生時受傷
多功能安全錘(擊破器)+萬用刀 車內逃生、破窗、切割多用途
迷你手電筒(裝電池)+LED 頭燈 照明與雙手作業兩用

📱 數位產品

項目 理由
小型 FM 收音機 接收官方災情資訊
行動電源(大容量+耐震) 災後基地台擁擠,耗電快
備援手機(簡訊通話型) 開機即通,簡訊為主,主手機壞掉時能繼續聯絡
離線地圖 若導航斷線、基地台掛掉,可自行辨識方向
隨身密錄器 災難發生後有利於申請補助、保險、法律證據

🔥 為什麼逃生時必須放棄筆電與相機?

當災難發生(地震、火災、土石流)時,你有的時間常常是「幾秒到幾分鐘」

很多人逃不掉、逃不快,是因為:
  • 捨不得筆電
  • 回頭拿相機
  • 整理東西再走
這些多出來的 30 秒,就是許多人在災難中罹難的真正原因。

筆電與相機,能再買;命只有一條

  • 相機價值再高,不值你的人命
  • 筆電資料再多,沒有命也讀不到
  • 如果你活下來,就還有機會重新創造、重新累積
  • 如果你沒活下來,沒人會為你保存那些資料與照片

✅ 備份做在平時、選擇做在瞬間

為筆電資料準備一顆「大容量高速外接硬碟」作冷備份,是防災與資料安全的必要做法。不只是在災難時有備無患,對你日常工作、學習與創作的風險管理也是一種成熟的做法。

硬碟規格建議

項目 推薦
硬碟容量 至少 2TB~4TB,足夠備份整台筆電+照片+影音素材
傳輸介面 USB 3.2 Gen1/Gen2 或 Thunderbolt
儲存類型 SSD(速度快、抗震佳)
防震抗摔設計 優先考慮有「軍規抗摔」的款式
加密功能 支援 AES 256 加密

備份策略(防災導向)

行動 原因
資料備份雲端 災後即可取回重要資料
行動硬碟放在「易攜副包」中 若來得及可順手拿,來不及就放棄
把貴重設備集中放在同一角落 平時習慣化「一拿就走」或「一放就捨」的路徑
避難包獨立收納,與筆電分開 不讓重要裝備與可丟裝備混在一起

東西可以失去,人生可以重建,但錯過逃生的黃金10秒,你連後悔的機會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