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情無所事事,放空思考吧!

人們向來很難真正接受「什麼都不做」這件事。我們會把它跟不負責任、浪費生命聯想在一起。大多數人如果不做點什麼的話,都會產生罪惡感,那些教人工作和時間管理的書籍,事實上沒搞懂人類實際上該如何生活。

忙碌不僅對大腦不利,也會造成嚴重的健康問題,忙碌會導致壓力,會破壞創造力、自我認知、情感幸福、社交能力,也會造成心血管疾病和增加癌症風險。

要恢復精力的辦法不是做更多工作和時間管理,而是抽離去偷閒放空,刻意遠離電腦、手機、影音娛樂,營造讓思緒天馬行空的環境,或許是獨自游泳、路跑,甚至在住家附近散步、在公園的板凳上發呆都可以。

人們常在走路、洗澡、和別人聊天的時候,突然靈光一現。

  • 阿基米德在泡澡時發現浮力原理。
  • 牛頓在散步時想到地心引力。

我們多半都覺得「放空」很難忍受,但是在很多情況下,放空卻可以成為某件事的序曲、開端,它可以激發我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某種意義上來說,放空甚至可以被視為一個臨界、初始的空間(liminal space),一項關鍵的資源,促使我們去尋求不熟悉的事物。

其實擁有抽象思考的能力與所處階級息息相關,位於中產家庭以上的富二代,比較容易進行理論式的抽象思考。有錢有閒的階級才有成本不切實際的思考,不像窮人在現實中得被迫作出妥協。

有錢有閒身心越放鬆,大腦也就越活躍、越能在看似不相關的事物間締結非比尋常的新鮮連結;許多改變世界的發明,或日常生活中的靈光一閃,正是源於有錢有閒的狀態。

休息不是浪費時間,而是對健康的投資。放鬆不是懶惰,而是能量的來源。小憩不是分心,而是讓你重新專注的機會。

華頓商學院心理學教授亞當.葛蘭特(Adam Grant)

耶和華以色列的聖者這樣說:「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等候耶和華的,必重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