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輝達轉身離開,台灣錯過在 AI 產業的國際地位

北士科的地標
黃仁勳今年在士林演講時,最揪住全台灣人心的,不是他對人工智慧未來的美好藍圖,而是揭曉海外總部落腳「北士科」,輝達看上北士科的T17與T18基地,只想要這兩塊,其他免談。
但這兩塊地目前是新光人壽的地上權,依照合約規定——「建物必須先蓋好,地上權才能轉讓」。輝達方面已明確表態,不接受由新光人壽先建、再移轉產權的做法。
輝達之所以拒絕,主要有2大原因。輝達要的是世界級標準,從設計、營造到細節,都必須由自家團隊與指定承包商主導。若讓第三方先蓋再移轉,不只品質難以保證,連責任歸屬都會變成灰色地帶。輝達不願在企業總部上留下任何模糊空間——那是一個象徵企業靈魂的地標,不是租屋處。
北市府膽小怕事
新光人壽說:「沒問題,我們直接把地上權賣給輝達,只要北市府同意。」結果北市府回覆:「不行。合約白紙黑字寫明不得轉讓,否則被說圖利,市長恐怕得去土城吃牢飯。」更尷尬的是,T17與T18之間有一條道路,輝達希望整併為單一完整基地。北市府又說:「不行,那會變成圖利輝達。」
總統、行政院長、經濟部長、地方立委吳思瑤,彷彿全都穿上了隱形斗篷。這時候中央應該跳出來協調、釋疑、背書,說一句話就能解套:「地上權轉讓若符合公共利益與程序正當,並非圖利。」結果沒人敢動,中央都在等著看台北市長蔣萬安的笑話。
顏色對了,就可以通融?
如果台北市長是民進黨,那行政院、經濟部、國發會、甚至總統府,基本上會立刻進入「協調模式」。新聞稿、政策白皮書、招商簡報、立法院備詢,全會包裝成:「這是AI國家隊的一部分」。屆時行政調整、都市計畫變更、甚至道路廢止案,都能被解釋為「推動產業升級」。
只要地上權轉讓這關被打通,輝達自己出資興建總部,帶進幾千個高薪工作、外商進駐效應、科技圈聚落效應 —— 這會變成民進黨的「重大政績」,甚至 2028 選舉時都可以拿來講:「是我們把全球市值第一的公司留在台灣。」
若台灣希望留住輝達的投資,不應僅寄望於黃仁勳的「鄉情」,更需要相關單位主動拋開成見,積極推動合作,因為這不僅涉及台灣在AI產業的國際地位,更牽動未來數十年的政經發展與競爭力。
外資撤離,台灣失去了什麼?
輝達本來願意在台灣設立海外總部,象徵我們有機會站上全球 AI 產業的中樞。但如今,一場看似單純的「地上權糾紛」,讓全世界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打退堂鼓。
外國企業看在眼裡,只會覺得:這個地方辦事太僵,太怕事,不值得冒險。現在,北士科的 T17/T18 這塊地,輝達說不要了,改轉往印度設立海外總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