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動收入的四種型態:股權、債權、物權、版權
你有沒有想過,除了每天上班領薪水之外,還有什麼方法能讓錢自動進到口袋?
答案就是 —— 被動收入。
不過,被動收入不是單一概念,而是可以分成 四大類型:股權、債權、物權、版權。今天就帶你快速理解這四種收入的差異,它們各自的特性又是什麼?
股權收入:靠企業賺錢分紅
-
來源:投資一家賺錢的公司,透過股息分紅獲利。
-
例子:買進台積電的股票,領現金股利或股票股利。
-
重點:如果挑到長期穩健的公司,股息會隨著企業成長而不斷累積,形成一種「複利式」的收入來源。
👉 優點:能跟著好公司一起成長。
👉 缺點:你沒有實際經營權,受市場波動影響大。
債權收入:借錢出去收利息
-
來源:把錢借給銀行、企業或政府,換取「固定利息」。
-
例子:銀行定存、公司債、政府公債、年金險。
-
重點:風險比股權低,報酬也比較穩定。
👉 優點:安全感高,像是「睡得安穩的投資」。
👉 缺點:利率固定,無法隨規模放大,回報低,可能跑不贏通膨。
物權收入:資產出租換現金流
-
來源:把你擁有的資產租給別人使用。
-
例子:房租收入、電信月租費、訂閱制(Netflix、Spotify)、伺服器出租。
(SaaS 其實也是一種「虛擬物權」出租) -
重點:通常需要高額前期資本,但一旦建立,收入會呈現 「大、久、穩」 的特性。
🔸 大:用戶數會不斷累積,規模效應讓收入越來越大。
🔸 久:用戶每月持續消費,現金流能長時間延續。
🔸 穩:固定用戶群不斷付費,收益不會忽高忽低。
👉 優點:長期穩定,是真正的現金流來源。
👉 缺點:前期投資門檻高,買房要資金、建網要基礎建設、打造平台要技術與資源。
版權收入:一次創作,無限複製
-
來源:智慧財產權的授權與銷售。
-
例子:寫書、發專輯、開發 App、LINE 貼圖、線上課程、攝影作品授權。
-
重點:靠「可複製性」和「規模化」賺錢。
👉 優點:一次完成創作,就能反覆被銷售、持續帶來收入。
👉 缺點:這需要投入時間、專業與市場驗證,不是人人能靠這條路致富。
總結:金融資產 vs. 智慧資產
把四種收入放在一起看:
-
股權、債權 → 偏向「金融性資產」
-
物權、版權 → 偏向「實體或智慧資產」
👉 如果要比「穩定性」,物權收入 是最適合打造長期現金流的模式
👉 如果要比「規模化」,版權收入 幾乎是無上限的最高境界
你現在除了薪水,是否已經開始打造屬於自己的被動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