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再一次,看見蘋果 Think Different
那一年,我買了 MacBook Air 2017,用過 macOS 的直覺操作後,整個人彷彿從卡頓地獄被解放出來。年底,我把陪我好幾年的 Sony Xperia 換成 iPhone 6s,從此踏進了所謂的「蘋果宇宙」。
- 2019 年,我買了 iPad mini 5,從閱讀、筆記到追劇,它幾乎天天黏在我手上
- 2020 年,升級為 iPhone 8,性能穩定,是當年我最信賴的工作夥伴
- 2023 年,再換上 iPhone 14,享受蘋果生態帶來的順暢整合
我不是只用手機而已,我的筆電、桌機、平板、耳機,甚至工作流程,全都和 Apple 密不可分。那種設計上的極簡、裝置之間的無縫切換,曾經讓我相信:蘋果,不只是一間科技公司,而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信仰。
但這幾年,我開始懷疑:「蘋果,還是那個蘋果嗎?」
我不是酸民,是鐵粉說實話
接下來,我即將入手 M4 Pro 的 MacBook Pro 14 吋、M4 iPad Pro 11 吋,還有 iPhone 16。
不是因為你還有多創新,而是因為我需要在蘋果的系統裡持續工作、創作,讓生活維持效率與穩定。
我是一名網站工程師和設計師,我知道整合帶來的價值,也清楚效能提升有多重要。但我也明白,這些產品現在給我的,是務實的效率,卻不是改變世界的驚喜。
我買的是工具,不是夢想。
你有的是資源,卻沒了野心
- 超過 1,600 億美元的現金儲備
- 全球最強的供應鏈與零組件控制力
- 頂尖的設計、工程、行銷團隊
- 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的品牌價值
但這一切,如果無法轉化為顛覆性的產品,就只會成為歷史回憶。
當年你是顛覆者,現在你卻選擇保守
還記得那個讓人熱血沸騰的蘋果嗎?
- iPod 改變音樂產業
- iPhone 顛覆手機市場
- iPad 創造全新的行動裝置類別
- MacBook Air 重塑筆電定義
但現在的你:
- iPhone 每年只剩下鏡頭升級與新色
- MacBook 強是強,但不再令人驚豔
- Vision Pro 價格太高、定位太遠,一般人根本無感
而這個世界,早就變了
- AI 正在重塑知識、溝通與創造力
- Web3 正在重新定義擁有權與數位身份
- 個人化醫療、車聯網、永續能源 成為全新入口
你明明手握所有入場門票,卻選擇站在場外觀望。
根據 CNBC 報導,2023 年蘋果研發支出突破 300 億美元,但能讓人眼睛一亮的產品卻越來越少;Gartner 預估 2024 年全球 AI 裝置將出貨 2.5 億台以上,蘋果至今仍未真正切入戰場。
蘋果,我真的希望你能再次 「Think Different」
你擁有全球數億用戶的 Apple ID、iCloud、生態信任,卻遲遲不進場。
你其實可以做得更多:
- 讓 Apple ID 成為 Web3 身份標準
- 讓 iCloud 成為真正安全、分散、加密的個人資料中心
- 讓 Siri 成為真正的 AI 助理,不只是語音指令機器
我們還在,但我們不會永遠等你
“Innovation distinguishes between a leader and a follower.”
創新,是領導者與跟隨者的分界。
這是 Steve Jobs 留下的話。
現在,全世界都在看著你。我們不是想看你守成,而是期待再次見證一場「Think Different」的革命。不要讓我們這些曾深愛你的用戶,最後只能看著你成為下一個 Nok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