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的發展史:傳訊到遙遠的另一方


通信在人類歷史中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無論是傳遞訊息、聯絡親友,還是進行商業和軍事活動。從古至今,遠距離通信的方式經歷了多次革新,每一階段的進步都顯著地改變了社會。

古代通信方式

在古代,長途通訊主要依賴驛送、信鴿、烽煙等方式。驛送由專人負責,利用馬匹或其他交通工具進行接力傳遞,雖然相對可靠,但成本高昂且受限於地理環境。這需要完善的道路網絡和驛站設施,因此在交通不便的地區難以實行。

信鴿則是一種較為靈活的方式,但可靠性偏低,易受天氣、路徑和外部因素影響,例如遭遇捕獵或意外,使得書信無法順利送達。烽煙、燈號及旗語等視覺信號也是當時的通訊手段,但這些方法只能在有限距離內使用,無法做到精確的信息傳遞。

在未有高效率的「遠距離通訊」發明之前,只有最重要的消息才會被傳送,而且其速度對比今天,是難以忍受的緩慢,快則需要一、兩天,慢則需要數月的時間,才可以作出每次單向性的資訊發佈。

傳訊塔系統

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法國,就出現一種遠距傳訊系統,1793年,法國人夏普(Claude Chappe)發明了傳訊塔系統,利用木臂的上下移動和不同角度來表示字母和數字。這些機械式通訊方式在當時被軍事和政府廣泛採用,但速度和範圍依然有限。 

雖然速度仍比不上後來的電報,卻已能將訊息快速傳送到千里之外,1814 年被放逐的拿破崙從厄爾巴島潛逃回巴黎的消息即是利用此法迅速傳遍歐洲,歐洲各國也紛紛仿效,布建類似的傳訊塔。

事實上, 1684 年英國人羅伯特‧虎克就曾提出懸掛木牌再用望遠鏡得知訊息的構想,但他設計的木牌只有 14 種形狀,難以保密,因此從未被採用。

羅斯柴爾德情報網路

1815年6月18日,滑鐵盧戰役成為拿破崙戰爭的關鍵決戰之一。此戰役由英國、普魯士等盟軍對抗拿破崙的法國軍隊,戰況極為激烈。當時,戰役消息在歐洲傳播十分緩慢,王室、銀行家和投資者無不為手中的國家債券感到擔憂。英國是當時全世界經濟和科技的中心,如果拿破崙擊敗英國軍隊,拿破崙則將無可阻擋地統治整個歐洲。

納森·羅斯柴爾德(Nathan Rothschild)是當時英國的銀行巨頭,他掌握著大量的英國國債,同時在歐洲各地建立了廣泛的情報網路和迅速的消息傳遞系統。羅斯柴爾德家族僱用了快馬、信鴿和私人快艇組成的快速傳信網路,能比政府更快地獲得戰役的最新消息。據說,納森透過這一私人渠道,在官方消息傳回英國之前,就已經掌握了滑鐵盧戰役的結果。

然而,納森並沒有立即公開這一消息。相反地,他開始在倫敦交易所大量拋售手中的國家債券,這個舉動嚇壞交易所內的所有人,斷定銀行巨頭納森一定已經得知英國戰敗的消息,導致倫敦股市出現恐慌性拋售,市場陷入一片混亂,債券價格迅速崩盤。

隨後,當債券價格跌至谷底時,納森竟指示代理人將債券全數買回,不久後,英國盟軍勝利的消息正式傳回倫敦,市場迅速反彈,債券價格飆升。羅斯柴爾德在短短幾小時內賺取了數百萬英鎊,實現了資產的數千倍增長,這次操作成為經典的金融謀略範例,也體現了「情報就是金融操作的最佳武器」。

憑藉這次成功的金融操作,羅斯柴爾德家族一躍成為全英國最具影響力的金融集團。納森·羅斯柴爾德甚至藉此成為英格蘭銀行的主要股東,獲得了英國貨幣的發行權與管理權,實質上掌握了當時世界第一強國的金融體系。

長途電報與摩斯電碼

1753年,一位英國人提出了一種利用靜電通訊的構想:26 條電線分別代表26個英文字母,當發報者在電線上施加靜電時,接收端的小紙條會因靜電升起,形成一個完整的文本。

1837年,美國人薩繆爾·摩斯(Samuel Morse)成功發明並獲得專利的電報才真正實現了遠距離電訊,摩斯還發展出摩斯電碼系統,將字母及數字編碼,以點和線的組合傳遞信息。隨著摩爾斯電報系統的完善,電報成為政府、企業和個人之間最主要的長途通信手段。

在電報發明之前,人們要從美國東部的紐約往西部的加利福尼亞州捎個信,最快也得等 10 天。但是,有了電報之后,無論是大西洋、還是太平洋對岸的通訊,這個過程在幾分鐘內就可以完成,極大地縮短了長距離通訊的時間,因此電報成為 19 世紀最重要的通訊工具,

在維多利亞時代,電報迅速普及,成為全球通訊的革命性技術,電報也被稱為「維多利亞時代的互聯網」。電報技術促進了英國在全球的政治、經濟和軍事控制。它使英國能夠快速傳遞信息,管理其龐大的殖民地和全球貿易網絡。

1858年8月16日,維多利亞女王用摩斯電碼向美國總統詹姆斯·布坎南(James Buchanan)發送了一條訊息,盡管速度很慢——98 個詞的賀電發了 16 個半小時 —— 但這一成功讓紐約人全城歡慶。

1866年,第一條橫跨大西洋的電纜鋪設完成,將英國與美國聯繫起來,使歐美之間的通信時間縮短到幾分鐘,不僅改變了商業和國際外交的運作方式,也在社會層面上促進了更快的訊息流通。例如,新聞行業得以迅速報導國際事件,股票市場能及時反映全球動向。電報在戰爭中的應用也改變了軍事通信,指揮官能夠即時獲得戰場信息並迅速作出決策。

電報興起之後,夏普傳訊塔就完全被取代,只留下 「Telegraph」 這個原本夏普塔傳訊系統的別名,成為電報的正式名稱。

1900年,加拿大籍英國發明家弗雷德裡克·克裡德(Fredrick Gorge Creed)創造了一套革命性的電報打印系統,即克裡德電報系統(Creed Telegraph System)。這一系統的創新在於其能夠將摩斯碼的輸入和輸出自動轉換為可讀的文字,大大提高了電報通信的效率和準確性。

克裡德的電報打印系統不僅提升了電報消息的處理速度,還減少了手動轉譯錯誤,顯著改善了電報通信業務的運作流程。這一技術的引入標誌著通信技術的一次重大飛躍,為全球範圍內的信息傳遞帶來了顯著的便利和準確性,促進了信息交流的迅速和高效,對商業、新聞媒體以及政府機構的運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為後來的電子通信技術奠定了基礎。

無線電通訊

1888年,德國物理學家赫茲(Heinrich Hertz)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並展示了電磁波的實驗,這次實驗至關重要,因為它打開了後來無線電通信技術的大門。赫茲的發現震動了當時整個物理學界,幾乎所有的物理學家都被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電磁波」給迷住了。

義大利工程師馬可尼(Guglielmo Marconi)利用赫茲的電磁波研究成果,在 1895 年成功地開發了一套無線電信系統,發明了無需物理線纜的無線電報,這項突破這使得無線通信成為現實,並揭開了無線通信的全新篇章。

1899年夏天,馬可尼成功地實現英吉利海峽兩岸的無線電報聯絡,通訊距離達到 45 公里,轟動了半個歐洲,1901年的12月12日,馬可尼首次以無線電報進行橫越大西洋的通訊,在加拿大紐芬蘭和英國昆沃爾之間,實現橫跨大西洋的超遠距離無線電通信。

跨海無線電通信成功的消息很快傳遍全球,世人為之震驚。各國政府紛紛跟進,研究無線電通信技術,採購無線電收發報機。馬可尼不僅證明了無線電技術的實用性,預示著其在全球通信領域的重大潛力。

鐵達尼號在1912年4月14日深夜撞上冰山後,船上的無線電操作員立即發出求救信號,當時使用的是馬可尼無線電報系統,這些求救訊息成功被附近的船隻接收到,在鐵達尼號沉沒後的幾個小時內抵達現場,救起了七百多名倖存者。無線電通訊技術的應用在這場悲劇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救援作用,直接促進了後來海上救援和通信系統的國際標準。

在馬可尼之前,所有人對無線電的發現和運用都僅限於實驗室和小範圍,只有馬可尼讓無線電在商業上取得了成功,建立了完善的全球通訊網路,進而推廣到了全世界,自從馬可尼的無線電報問世以後,無線電的商業應用迅速增長,並對媒體、軍事和個人通信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長途電話

1876年,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Alexander Graham Bell)成功發明了世界上第一部實用電話。貝爾的發明基於電流在導線中傳遞聲音的原理,使人們能夠實時對話,這是電報無法做到的。早期的電話機原理為:說話聲音為空氣裡的複合振動,可傳輸到固體上,透過電脈衝於導電金屬上傳遞。

最初的電話主要用於短距離通訊,主要在公司內部和政府機構中使用。隨著技術的進步和電話網路的擴展,電話逐漸從單純的商業和官方用途延伸到家庭通訊領域。電話的實時、便捷、低成本等優勢,使得它逐漸成為主流的通信工具。

隨著電話技術的改進,1980 年代,在遠距離通訊方面,電信公司更發展出「長途電話」服務。長途電話是指打出特定地區的電話,來連接不同國家的電話,由於技術涉及多國的電信公司,所以,電信公司都會收取非常昂貴費用,而且通話需要按分鐘來計算收費。

郵政系統與電子郵件

1990 年,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的出現,徹底改變了人類的通訊方式。寬頻網路的快速發展讓資訊、聲音及影像全面走進數位化時代,所有傳遞的信息都以電腦語言的 0 和 1 記載。個人電腦(PC)成為大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數位相機、網路攝影機的普及,以及行動電話的持續創新,更推動了數位時代的進步。

電子郵件的概念可以追溯到 1960 年代早期的網際網路前身 —— 美國高級研究計畫署網路(Arpanet)。為了在這個新興的網絡中交換訊息,最早的電子郵件協議隨之問世,這為未來的數位通訊奠定了基礎。

在電子郵件普及之前,人們主要依賴傳統郵政系統來傳遞書信,每一封信件都需要獨立收費,空郵費用高昂,而快遞服務更是費用驚人。郵政系統不僅需要大量的郵差和郵政人員,還要依靠各類交通工具,如火車、飛機和卡車來進行物流運輸,這不僅耗費巨大的人力和物力,還消耗了大量時間和能源。

郵件的傳送速度因距離和交通條件而異,從幾天到幾周不等。特別是跨國信件,更可能受到航班延誤、天氣狀況等因素影響,讓通信變得既緩慢又不穩定。這種狀況在緊急情況下尤為不便,商業決策、個人消息的延遲,都是傳統郵政的痛點。

1993年,隨著互聯網的廣泛應用,電子郵件系統正式面世。電子郵件的發送不僅快速,這種服務「完全免費」,因為它被視為寬頻網路的附加功能,用戶不再需要經過郵局寄信或支付郵資。相比傳統郵寄通訊,電子郵件能夠在幾秒鐘內將訊息送達,無論對方在都市、荒野、大海中央的郵輪上,甚至是太空站。

電子郵件無遠弗屆的特性,不僅大幅降低了通訊成本,還將傳統的郵局寄信和電話通訊模式徹底顛覆。過去耗時費力的郵政服務逐漸被這種高效、低成本的數位化通訊所取代,改變了個人、企業乃至政府的交流方式。

智慧型手機與視訊通訊

隨著 iPhone 的問世,智慧型手機的發展推動了數位通訊方式的新一輪變革。智慧型手機不再僅僅是語音通話的工具,而是集成了影像、文字和數據傳輸等多種功能的平台。各種視訊通訊應用程式(如 LINE、Skype)的相繼出現,讓人們能夠隨時隨地進行視訊通話、傳送文字訊息和分享多媒體文件,遠距通訊變得更加便捷且幾乎免費。

COVID-19 疫情爆發後,視訊通訊成為不可或缺的溝通工具。政府為了避免人群聚集而導致疫情擴散,視訊應用迅速普及於日常生活中,在遠距辦公、線上教學和遠距醫療等方面,視訊通訊不僅解決了空間隔離的挑戰,還確保了各類活動能夠在安全的環境中持續進行。

視訊通訊的廣泛運用,已然成為現代社會溝通的核心。它改變了人們的工作模式、學習方式和醫療服務的提供方式,將遠距互動變得更加人性化、即時化,使得「遠距不再遙遠」。智慧型手機與視訊應用的結合,代表了通訊方式的革命性進化,標誌著人類進入了一個以數位互聯為中心的全新時代。

結語

回顧通信發展的歷史,可以看出技術的進步讓我們得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將世界連結得更加緊密。隨著通訊技術的提升,遠距通訊經過數位化轉型,從傳統的高成本模式轉變為低成本甚至免費的服務,打破了地理和時間的限制,全球通訊變得前所未有的快速和便捷。

人們透過智慧型手機的 APP 遠距離通訊,當中過程已經不需要經過傳統的電報公司或是長途電話公司,電子郵件系統徹底改革了人類使用信件和電話為主力的通訊模式。如今的遠距離通訊不再昂貴,成為現代人不可或缺的免費工具。

試問在今天,誰還會選擇使用電報或郵局寄信來溝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