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精緻窮,是因為本身「一無所有」

在社群網路發達的時代,對許多人來說,如何自我呈現,變成生活重要的一環,也因為如此,近幾年社會出現了一個很奇妙的現象,叫做「精緻窮」,明明收入不高,但卻喜歡買名牌及奢侈品,天天吃好料拍照,對外營造出自己的「高質感生活」。

「精緻窮」最大特色就是全身行頭一定要有名牌加持,為了滿足自己虛榮心,薪水到手就沒有了,像是喝咖啡就要喝星巴克、手機一定要用 iPhone、筆電一定要用 MacBook,其他還有衣服、鞋子等非專櫃不買...,這樣愛慕虛榮的心態只為了讓別人對他留下「有錢人」的印象。

光鮮亮麗的外表在一般人的圈層裡,確實能產生「社交貨幣」的作用,所謂「社交貨幣」,是指可以作為讓我們看上去更美好的一切行為或事物,而奢侈品就是一個「社交貨幣」。當你所在的圈層裡,奢侈品對這些人來說不過是「想不想買」的問題,而不是「有沒有能力買」,那麼「社交貨幣」的作用就蕩然無存。

關於奢侈品的作用有這麼一說:

名牌的存在,是為了讓富人能更好地將自己和窮人劃分開來。

多數人買了一個很貴的奢侈品,決定他們喜愛這個奢侈品的程度,來自於拍照上傳社群平台之後,有多少朋友留言回覆「表示羨慕」。他們只是希望透過展示奢侈品,進而獲得他人的認可罷了。

這種現象可以歸納為社交媒體上的「炫耀文化」或「虛榮展示」。

當人們在社群平台上分享奢侈品購物經歷時,他們可能追求的不僅僅是擁有這個奢侈品的實際滿足感,更可能是藉由獲得他人的重視和羨慕,來滿足自身的虛榮心理。

這種行為可能與社會心理學中的「社會比較理論」有關,人們傾向於透過與他人比較自己的社會地位和價值。在這種情況下,奢侈品被視為一種象徵,代表個人的成功、財富或品味。透過在社交媒體上分享奢侈品,他們期望獲得來自朋友和窮人的羨慕與崇拜,進而強化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感和價值感。

唯有精神貧瘠的人才會想要到處顯擺,「精緻窮」榨乾的不僅是收入,還有心靈;而虛榮心是魔鬼,會把一個原本就不富裕的人折磨得更窮。

囊中羞澀的窮人會想盡辦法省吃儉用,透過購買昂貴的奢侈品,把「獲得別人認可」當成了自己生存的唯一終極目的,走向「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負債之路。

窮人之所以會有虛榮心,是因為經歷過缺乏現金所帶來的自卑感,而這種自卑感會使認知下降。因此當多賺到一些錢後,不是用來儲蓄,而是買一些奢侈品。為了營造光鮮亮麗的外表,不惜花掉半年積蓄去買奢侈品,愛慕虛榮的人會像狡猾的騙子一樣,想方設法偽裝自己,給別人一種假象。

精緻窮的經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