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騰堡印刷術與歐洲宗教改革


印刷術可以說是世界文明史上的最重要的發明之一。它標誌著人類掌握了文字信息的大批量複製技術,開始了對信息的批量生產,從而使知識、思想、宗教、文化有了傳播的載體,為更多的人提供了受教育的條件,更使各種典籍得以廣為傳播並流傳至今,對世界的科學文化及文明的進步起到了具大的推動作用。

印刷術如果落在魔鬼手裏,將要禍害無數的人!但印刷術可以為教會使用,傳播福音拯救許多靈魂!

1455年,古騰堡印刷了自己的第一本聖經,即 42 行聖經。印刷術的發明,改進了聖經和書籍用手抄傳的古老方法,使傳播躍進了一大步,甚至改變了文化和歷史。我們如今憑借互聯網、數位技術和社交媒體展開的通訊革命,其進程也始於古騰堡印刷術。

在中世紀,羅馬教會是「羅馬帝國的幽靈」。雖然沒有軍隊和警察,從某種程度上,羅馬教會延續了羅馬帝國對歐洲的統治。漫長的中世紀,雖然人們無比虔誠地信奉上帝,但卻沒有多少人見過《聖經》;甚至說,《聖經》幾乎跟「禁書」一般,任何爭論聖經的人都將被視為「異端」而活活燒死。羅馬教會向來擁有對《聖經》的絕對闡釋權。

在古騰堡之前的手抄本時代,一本1275頁的聖經,需要兩位抄寫員工作5到8年,用掉 1500 頭小牛來做牛皮紙,一本要價至少 30 英鎊,而當時工人的年收入為2英鎊,每個教堂頂多一本。但古騰堡之後,只要完成前置工作,一台印刷機一星期便可印出五百本聖經,每本要價不到手抄本的五分之一。

印刷術問世後,除了印古騰堡聖經之外,第一批生意中,是印製了一些「贖罪券」。1453年,土耳其人就用大炮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堡,大批東羅馬學者出逃到威尼斯及歐陸,教皇為了募款對付伊斯蘭教大賣贖罪劵,正是因為印刷數量巨大的贖罪券的需要,谷登堡印刷術才得以迅速發展擴散。

1517年10月31日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將《九十五條論綱》釘在德國威騰伯格市一座教堂的大門上,文中他批判了教會出售贖罪券的做法。兩週後,該文件的印刷本傳遍全德國;一個月後各種譯文傳遍全歐洲,30萬份論綱印刷後流傳出去,揭開宗教改革的序幕。後來的三十年宗教戰爭的敵對各方,都依賴印刷術來傳佈訴求。

馬丁路德曾說:

神所給人類的最大恩賜,在救恩之外,就是印刷術,因為印刷術可以使用在每一種語言上面,使得福音更能傳揚。印刷術是在這個世界結束之前、是末日時刻跳動的火焰。

一份1583年的《殉教者書》中寫道:

教皇要麼必須廢除印刷術,要麼就得另找一個世界去統治;不然在這個世界上,印刷術必定會推翻他。

隨著印刷《聖經》的泛濫,羅馬教會逐漸失去了對《聖經》的壟斷,教皇的勢力被大大削弱,經過多年的努力和抗爭,羅馬教會終於承認了新教(路德派)的合法地位,並且確定了「教隨國定」的原則。

在宗教改教運動中,德國的印刷廠,有一半以上的生意,是印馬丁路德筆下寫的聖經德文譯本和論文,使改教運動迅速遍傳歐洲。印刷術所帶來的「文字媒體革命」,讓改革的思想得以快速傳播,因此印刷術又被稱為「改變的媒介」(Agent of Change)。

傳播大師麥克魯漢在1960年代提出「古騰堡星系」這個概念,他認為活版印刷術打破了千年以來的手抄及口語傳播模式,「像宇宙間爆開的無數星球」,徹底改寫了人類社會的傳播模式,也改寫了歷史與文明。

二十世紀末的全球互聯網,讓人們稱之為「第二次古騰堡革命」,印刷術一如今天的網路,釋放知識與資訊威力,每一次傳播的成本大幅度下降,就有更多的人能發聲,也就能聽到更多樣化的聲音。無論二十一世紀的網路革命的效果是好是壞,正如此前的印刷革命一般,它帶來的影響會在未來數百年中,久久迴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