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不能穿粉紅色,性別偏見如何支配我們
世界上不同文化下都有科學研究表明,女孩子喜歡粉紅色、芭比娃娃、而對數理科學興趣缺缺,並不是生物演化,而是商業行銷的副作用。其實,把女孩子定位為粉紅色,是一個資本主義文化創作。
1918年,有一篇評論寫著這樣的觀點:
粉色果敢強烈,能讓人聯想到血液和暴力,適合男孩子;藍色寧靜沉穩雅致,像天空和海洋的顏色,適合女孩子。
同時,也有嬰兒服飾商打出「金髮或藍眼者適合藍色、褐髮或褐眼者適合粉色」的口號。一夕之間粉色正流行,所以決定了粉紅色是男孩用的顏色,粉藍色是女孩用的顏色。
1940年代,美國市場調查建議顏色應該顛倒過來,是從大規模的商業營銷的時候開始的。美國製造商發現:「當你越是把商品區別化,你就可以賺越多錢。」畢竟如此一來,他們就可以說服消費者特別去買符合自己性別的商品。
因此戰後嬰兒潮世代是第一批女孩穿粉紅色,男孩穿藍色的世代。經銷商和製造商們抓住了人們對「正常性別」(gender normal)的認同心理,並圍繞此進行各種營銷策略。
活在資本主義世界裡,我們對不同物事的認識和理解,很大程度都是來自主流傳媒和商業的灌輸。漸漸就有了社會大眾對男性和女性有固定的印象和要求,藍色代表男孩子,粉色代表女孩。粉色代表女孩子完全是社會文化塑造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