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格尼克記憶效應

二十世紀初,俄國的心理學家布魯瑪.蔡格尼(Bluma Zeigarnik)發現了一個現象: 

未完成的工作及未達成的目標,會一直盤旋在每個人的心中,影響每個人的工作情緒,也會影響每個人的工作績效。 
 一直要到此未完成的工作完成、未達成的目標達成,這種暫存、提醒及打擾的現象,稱作「蔡格尼效應(Zeigarnik effect)」。

蔡格尼有次到餐廳用餐時,觀察到這個現象:

服務生在未用紙筆記錄的情況下,能夠輕易地記住一大群客人的需求,並正確送上每個人點的食物;但是,如果事後要求服務生回想剛剛的點餐內容,他卻會像失憶一般什麼也想不起來。

 在工作的時候,應該對手邊的任務「保持單一」。

一件事情一旦開始,大腦便會迫使人們去穩完成已經開始了的工作,如果中途擱置,你的頭腦裡會不斷地重復未完成的工作,一次只做一件事,才能有效提升效率,避免一心多用,最終落得兩頭空。 

如果您是一直不去著手做某件事,說不定是因為您其實根本不想做這件事,您只是被迫去做這件事,又或是您沒意識到這件事令人厭惡而且枯燥乏味。 即使平常並不是懶散的人,面臨不想做的事時就是一點幹勁都沒有。

當人們明知自己必須做些什麼,卻又感到強烈抗拒時,背後通常有一些無意識的負面情緒構成了「限制性信念」正在阻礙你 。 

我們的大腦通常趨向處理低耗能事務,例如娛樂新聞、音樂、追劇、網紅唱歌跳舞等,而生理的底層需求如安全、溫飽跟懶惰,則會讓我們下意識遠離、拖延所有耗能的、未知的、可能改變舒適圈內的一切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