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水與你的付出,其實是不成正比
大家有沒有認真想過,公司給你的薪水與你的付出其實是不成正比的,給薪的技巧在於:讓你覺得好像夠但是其實是不夠的,然後灌輸你一個觀念:「你只值這麼多」。
因為只有這樣,你才會拼命工作,然後賺取你永遠都不會覺得夠的薪水。對企業主而言,我用少量的薪水可以綁住一個為公司貢獻的人,也綁住他的青春,其實是很划算的。
其實台灣到目前為止的工作型態還是受制於『雇傭制』,也就是所謂的受薪階級,所謂受制或者說是習慣,台灣人習慣於領薪水工作,可以做得越久就認為這個工作越「穩定」,相反的無法長久做或無固定薪水就會變成「不穩定」,沒錯吧!
現在的人們把每天去公司上班,視為天經地義的事情。許多人的心目中,人生只有一種模式:找到一家願意雇傭你的公司,一直工作到退休,如果中途離職,那就再找下一家公司上班。
但是,這種生活模式其實只有兩三百年歷史。人類歷史的絕大部分時間,人類都沒有上下班和雇傭的概念。工業革命之前,只有兩種勞動者:農民和手工業者。他們都是自己負責生產,不是別人的雇員。
越是大公司,越容易讓人產生疲勞感。每天都在同一個地方,做著同樣的事情,日復一日,就算沒有病,也會被活生生逼出病來。對於基層員工來說,大公司的工作是非常無聊和讓人厭倦的。工作的乏味和令人厭倦,其實是公司的一種制度設計。
絕大部分的人把工作當成「混口飯吃」,或是「為了養家活口」,所以為了穩定,寧願扼殺自己的天分,寧可不願意冒險,寧可領一份死薪水,因為穩定,可以不冒風險,但無形中也阻擋了創造力與思考能力。所以也就失去了在工作中的樂趣與使命感,因為工作只是為了養家活口、混口飯吃,這麼大的壓力下誰也不會因為工作而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