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勞是低薪元兇,政府應停止引進
主張脫鉤的人,說穿了,就是希望能以低於基本工資的薪資,來大量雇用外勞。 脫鉤就是讓外勞更廉價,本勞會增加就業機會嗎? 根本不會,企業會優先雇用外勞。 脫鉤後,本國勞工將難以與外勞競爭,在低端邊緣的本勞反而更找不到工作。
假如將外勞的雇用成本拉高於本勞之上,企業在雇用人力上,一定會優先選擇本勞(比外勞便宜),如果這樣還是請不到本勞,請改善勞動條件,或提高薪資待遇,再不然就「砸重本」雇用肯吃苦耐勞的外勞來填補人力。
覺得外勞成本太貴要出走? 那就出走啊!這樣台灣的優良中小企業,才能萌芽壯大。
外勞政策是一個不折不扣壓低人事成本的模式。
當雇主依就服法以一定勞動條件在國內招募不果而缺工,在外勞引進以後卻只願意付出基本工資,造成外勞和本勞同工不同酬的剝削,甚至資方團體要求外勞工資與基本工資脫鉤從未間斷,更突顯了外勞政策低薪的本質。
國內許多企業因應缺工問題,最常被使用的措施就是「招募外勞」,其次才是「加強員工福利吸引求職者」。越來越多 3K 廠商,為了引進外勞,故意不改善薪資與勞動條件,「拒絕錄用」上門應徵的求職者。
企業想維持低成本,故意把「3K」工作推給外勞,而且海外設廠也都是以「廉價勞力」為最重要考量,哪裡人力便宜,就往哪裡去。假如沒有外勞可以申請,慣老闆必須增加勞動成本雇用本勞,不然商品沒有人生產,最後只好關門倒閉。
只要可以雇用外勞,只給你基本薪資,雇主也不怕你不做,你不做,還有外勞搶著要做,因此,雇主最怕外勞不能申請,為什麼,因為很多本勞不願意做苦差事,雇主請不到人來做的苦差事,外勞都願意撿去做,不去請外勞,難道要雇主自己下來做嗎? 當然不可能,當老闆的又不是傻子。
外勞最主要的優點是:「穩定、聽話、 耐勞、肯吃苦」,這些外勞填補了製造業的勞動缺口。只要可以雇用外勞,只提供 勞基法保障的最低工資,雇主也不怕你不做,因為你不做,還有外勞搶著要做。
根據「實施3K產業外勞新制之影響及效益評估」,企業缺工原因主因為:
- 本勞不願在骯髒環境中工作(48.7%)
- 本勞不願意加班44.7%
- 本勞不願意輪班43.8%
- 本勞不願在工廠擔任機台操作工作36.8%
- 本勞不願在危險環境中工作28.0%
- 提供的薪資低於本國勞工的期望,比率只有19.4%。
沒有外勞可以雇用,老闆只好增加勞動成本雇用本勞,不然工廠沒人做,最後只好關門。雇用外籍勞工,使本國籍勞工減少工作機會,更難以提升勞工基本薪資,許多產業不應該再雇用外籍勞工,政府也應該限制縮小申請資格,把更多工作機會留給台灣人。
依賴外勞慣了,一旦失去外勞,還會有競爭力嗎?
從永續的角度觀之,台灣從勞力密集轉型為資本技術密集產業,也應該減少「廉價」勞工的聘用,產業升級靠的是人力素質與技術。
雇用外籍勞工,使本國籍勞工減少工作機會,更難以提升勞工基本薪資,許多產業不應該再雇用外籍勞工,政策上該做的,則是提高藍領工作的薪資、改善藍領工作的專業能力與社會地位,用以增加國人從事藍領工作的誘因,讓不論本籍、外籍的藍領工作者,同享整體社會的進步,以打造職業無分貴賤的台灣作為努力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