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耶穌領導的五件事
拒絕撒旦所獻意的事工方法
撒旦向耶穌提議更轟動地、引人注目地、更快速地的方法去完成他的事工。但耶穌卻選擇了十字架的受苦之路,他沒有向人展示彌賽亞的強勢能力,他選擇不張揚走向一家家小百姓的門前服事他們。他總是選擇從群眾裡退去,而不是尋求被高舉的名聲。
刻意選擇卑微的方式
他選擇卑微誕生在馬槽,平凡成長於拿撒勒這無名小地方。縱然是天上君王,他卻到施洗約翰那裡受洗與,與世人認同。他選擇了加利利而不是耶路撒冷成為他服事的焦點。
耶穌只有十二位門徒
這些門徒在當時社會都不是有影響力的人,耶穌沒有追隨有影響力的名人和領袖,卻與那些沒有權力和地位的弱勢邊緣群體走在一起,這些人卻吸引了他的注意,甚至讓他驚訝他們的信心。耶穌服事和尊重這些微不足道的人,帶給他們豐盛的生命,全新的改變。
不活在他人的眼光和評價
耶穌沒有受過正規的拉比訓練,甚至他的跟隨者也質疑他的教導,當時許多拉比也挑戰和攻擊他。他的生活和服事方式讓人覺得激進,他又吃又喝,與罪人生活在一起,他沒有好像施洗約翰以及當時的拉比那樣屬靈虔誠。他不受影響於別人對他的批評。
向我們顯示什麼是真正的成功
耶穌滿足於成為世人看為的「失敗」。在三年的服事裡,他沒有做許多事去改變當時以色列所面對的結構性問題。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依然在宗教事務的掌管上,希律王依然在其王位上,施洗約翰依然在監獄裡。
比起對抗當時政治與經濟權力,他更多去服侍那些受苦者。最終他也成為受苦者,其生命結束於被拒絕和厭棄。然而他依然信靠順服那位掌權一切的天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