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 4.0 的衝擊,幾乎沒人躲得過
未來不具備高端技術的勞工,將流向低薪、易於取代、僵化 的基層工作,像是門市店員、作業員、服務生、電腦文書... 等工作。 到了2030年,全球將有4~8億個工作會被自動化取代,換算約佔全球工作比15~30%;其中影響最為劇烈 的是製造、餐旅、零售與貿易業。
當自動化大量取代低階工作,恐引發結構性失業,而那些願意將就低薪工作謀生的人,都將找不到工作,這會造成社會動盪。不只藍領階層被機器人取代,白領也無法倖免,包括:律師、醫師、會計、分析師、技術人員、甚至公司主管都將 一一被取代。
機器人只生產、不消費
企業不需負擔機器人的勞健保、退休金,機器人也不會要求薪水跟年終獎金,機器人的長期成本遠低於雇用人力,且越富裕的資本家越有辦法投資在自動化生產上,這代表世界財 富分配的天秤將更傾斜至極端。
將有更多的中產階級被淘汰,貧者越貧富者越富,中產階級幾乎沒人躲得過。當中產階級弱化,將撐不起消費內需,抑 制經濟成長的同時,政府稅收也會減少,加上資產階級擅於 避稅,最終國庫虛空,即便是公務員,也難以不受波及。
機器佔據工作機會,將使薪資成長停滯、所得更集中在少數富有者身上,大量的失業者,因沒有固定收入,缺乏足夠的購買力,使得社會失去消費動能,終將威脅到經濟成長。